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联系我们
安博
联系电话:15062200231
Email:yin_zhiping@qdsy-sensor.cn

舟山新观察丨舟山加“数”前行!

来源: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发布时间:2024-06-07 21:24:18

今天起,“舟山新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系列报道正式推出,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探寻我市发...

发送询盘即时聊天

  今天起,“舟山新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系列报道正式推出,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探寻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密码,展现实施“985”行动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场景。

  聚焦海洋特色,舟山加“数”前行:2023年全年,我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1.6%,连续五年超过10%,实现两位数快速地增长。核心产业营收增速35.5%,居全省第2位;项目投资增速153.8%,居全省第1位;规上数字化的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7.4%,居全省第3位。

  作为以数字化的经济和海洋经济深层次地融合为核心的产业,数字海洋既是数字化的经济在海洋场景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去年底,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985”行动,数字海洋作为重点之一被列入九大产业链。今年以来,我市数字海洋建设推进情况如何,又获得了哪些新的成绩?让我们深入一线,看舟山数字海洋发展的澎湃动能。

  近日,在定海海试基地,一艘无人艇正乘风破浪航行,时而加速前进,时而掉头回转,在一阵叫好声中,稳稳地靠泊码头。“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多艘无人艇集群试验,如试验成功,将再次刷新国内无人艇集群应用场景。”浙江嘉蓝海洋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嘉蓝电子”)智能船舶事业部副主任王晨表示。

  “嘉蓝电子”于2013年落户舟山,是舟山第一家无人艇生产企业,也是我国首批登记入册的无人艇研发单位。之所以选择舟山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根据地,是因为“嘉蓝电子”认定舟山是发展无人艇的一片沃土。“舟山有足够多的避风港,能满足无人艇试验条件的多样性需求。”王晨说。

  得益于舟山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嘉蓝电子”在短短三年内,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首艘无人艇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起轰动,也让“嘉蓝电子”成功跻身国内无人艇行业第一梯队。当前企业无人艇技术版本已确定进入5.0版本,无论是复杂海况下的航行控制、环境感知,还是通信能力建设,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数字海洋发展过程中,舟山紧紧抓住海洋优势,以拥有全国最全面、丰富的涉船涉海的数字化的经济应用场景为特色,进行错位竞争。涌现出了不少像“嘉蓝电子”这样的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同博科技”的北斗船舶示位仪填补了国内免船电船载通信终端空白;“易航海”的“海e行”是全国最早发布的基于海事版官方电子海图数据和海洋大数据服务的APP;“中科立德”的“锂离子电池水性黏结剂”系列是国内外首款以天然材料壳聚糖衍生物(虾壳、蟹壳等)为主原料的黏结剂产品……还有“中船海洋”“中裕通信”“欣亚磁电”“英特讯”等在细致划分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的数字海洋企业。

  这样一批具备一定技术创新实力和发展经营潜力的企业,为我市数字海洋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也是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定海科技大楼的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舟山海慧”),发现企业正在进行海洋浮游生物成像系统的研究。这是一套领先市场的系统,企业之所以可以抢占市场先机,主要是依靠东海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谈及企业和东海实验室合作后的变化,企业技术负责人陈栋连连发出感慨:“变化太大了。”

  “舟山海慧”始终致力于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及相应传感器的研发,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服务商。但受困于自身研发能力的限制,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一直无法突破。去年下半年,企业和东海实验室建立了合作,联合成立海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

  海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是东海实验室成立的10余个团队之一。落户舟山后,东海实验室重点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攻关、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相继建立了海洋遥感探测技术、海洋机器人技术等10余个团队,实验室人员规模突破百人,承担各类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有5个千万级科研项目,在海洋环境感知领域初步形成了“专精尖”的发展形态趋势,成为我市发展数字海洋强有力的平台。

  有了强有力科研团队的介入,“舟山海慧”有了发展的底气。“曾经,我们部分仪器依赖进口,仪器如果出现‘水土不服’,需请国外技术人员来维修,耗时耗力且成本巨大,但和东海实验室合作后,这些设备便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目前我们的多参数水质仪已迈入3.0时代,能够准确的通过客户需求随意DIY,产品功能灵活性更好。”陈栋说。

  “通过合作,公司能够让项目走向市场,东海实验室又可以从产品市场化应用中得到数据,反馈科研,我们之间属于相互促进。”东海实验室科研人员郭卜瑜表示。

  “东海实验室作为高能级平台,在汇聚人才、整合各类创新要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也希望在这样一些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助力数字海洋建设。”东海实验室党委委员、主任助理宋春毅表示。

  平台+产业,慢慢的变成了舟山数字海洋发展的有效路径。舟山励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为全国3万余户渔业养殖户提供智慧保障;中创海洋新材料船舶数字化平台集合了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质量管控、商品集采、在线融资、建造云监控等诸多优势,为新材料船舶的生产打造了一个便捷的线上平台;“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已承接“中国远洋鱿鱼指数”常态化发布,推动形成“世界鱿钓看中国,中国鱿钓看舟山”的市场影响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4月16日,市投促中心前往上海召开投资交流会,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包含数字海洋在内的“985”行动中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同样步履不停的,还有新城招商小分队。“我们即将再次外出招商引资。”舟山市新城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毛浩东表示。上海、杭州、山东、深圳……4个月来,新城招商小分队紧锣密鼓地奔赴全国各地,寻求增量合作。随着“985”行动中八大平台之一“甬东勾山海洋科技创新港”的建设,数字海洋企业的招引成为新城招商引资的重要目标。日后这里将形成以东海实验室为龙头,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一室多院”创新矩阵,打造成为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将助推数字海洋迈上新台阶。

  实际上,舟山对数字海洋企业的招引步伐一直坚定有力。去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了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之“数字海洋”专场,包含浙江欧深泰水下直升机项目在内的9个来自不相同的领域、各具特色的数字海洋项目成功签约。

  “实现数字海洋跨越式发展,核心还在于通过项目招引提升数字海洋产业规模。我们要依托海洋资源要素禀赋和涉海业务场景需求,招引培育数字海洋中的链主型企业,他们可能是行业龙头,也可能是优质中小企业,足以带动上下游产业生态,将舟山的数字海洋企业串珠成链,发挥整体效应。”市经信局副局长李盛盛表示。

  招得进,还要留得住,更要发展得好。如何让企业在舟山安心落户并加速成长?舟山市出台了诸多政策,在人才等方面都予以倾斜,带领企业在数字海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例如软件企业上规享受工业公司上规同等奖励;电子信息企业营收首次达到一定规模、入选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产品被评定为首版次软件产品的分类给予一次性奖励……在政策激励下,去年全市新培育易航海、数智海洋等5家数字海洋企业上规,规上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司数达18家;累计4家数字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市“小巨人”企业三分之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